第1天 大溪老街 清光緒年間,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於大溪設立全台撫墾總局,大溪於是成為樟腦、茶業、木材、煤礦等貨物之集散地,此地因佔物產資源豐富之優勢,乃吸引了英、德、西班牙及華僑等商人在此設店於街上,而和平老街因緊臨大嵙崁的河運碼頭,成為繁榮的商業中心,洋行、茶館,各式商店沿街林立。 大溪老茶廠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由大溪鎮公所設立於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民國89年(西元2000年)2月29日舉行園區首座銅像(高雄縣捐贈)移置典禮迄今,已設置152座銅像。全公園內最大的是由高雄市捐贈的銅像,經過桃園縣政府與大溪鎮公所修復後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4月5日重新開放參觀,名為傷痕與再生,是全世界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之紀念園區。整個園區以步道方式串聯銅像的擺放位置,還有庭園造景及小橋流水,相當雅致。 慈湖陵寢 原稱埤尾,蔣介石喜愛此地景緻似故鄉奉化,於民國48年(西元1959年)完成「慈湖行館」,並為思念慈母王太夫人,於民國51年(西元1962年)改名為慈湖。民國64年(西元1975)年奉厝後改為慈湖陵寢,慈湖除了謁靈,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儀隊的換班儀式,每逢週末假日的衛兵交接儀式,最讓國內外遊客們喜愛。 大溪陵寢 「大溪陵寢」原為「頭寮行館」,於民國51年(西元1962年)興建完成,做為總統府檔案室。民國77年(西元1988年)蔣經國先生逝世,奉厝於此,緊鄰慈湖,以表達經國先生隨同在側的心願。大溪陵寢為仿四合院形式的平房,外觀為紅瓦黑牆,格局與慈湖陵寢相仿,平淡樸實,符合蔣介石先生與蔣經國先生平易近人親民愛民的個性。陵寢內部僅有經國先生的靈堂及辦公室,陳設也十分簡單,庭院的梅樹及龍柏等植栽,更襯托了幽雅清新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