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 國聖港燈塔 身為台灣四極點燈塔之一的國聖港燈塔,獨自孤立在一片沙洲上,從頂頭額沙洲往海的方向走,幾乎快到邊界,才看到它的出現。後來,在距離燈塔不遠處的海堤上,立了一個以帆船乘風破浪為意象、大紅色鏤空雕刻的「台灣極西點」裝置藝術,才為一片荒漠增添了些許色彩,讓它看起來不這麼孤單。黑白相間、方錐形鋼架的塔身,不若許多燈塔看起來那般厚實,實際上它也的確曾被颱風吹垮,1969年才又重立新塔於此,並在2022年整修過一次。周邊的地理環境也相當特殊,燈塔所在的頂頭額沙洲由西部河川長期沖積而成,因面積廣大呈現出有如大漠般的壯闊景象,更有「台版撒哈拉沙漠」的美稱,成為許多攝影玩家取景的地方。 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 黑面琵鷺被列為瀕臨滅絕的鳥種,而台灣可以說是牠們的天堂,甚至劃定了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是黑面琵鷺來台度冬的季節,也是熱鬧的賞鳥季,牠們會出現在曾文溪出海口的七股濕地,因此在周圍海堤設有幾處黑面琵鷺賞鳥亭,在賞鳥亭可以看到張貼著年度統計數據,根據2023年的黑面琵鷺全球普查,全世界總計有6千多隻,台灣就有4千多隻,長期推動生態環境保育的成果令人欣喜。賞鳥亭內設置了高倍數望遠鏡和攝影機,裡面還有黑面琵鷺生態的相關介紹,以及志工駐點解說,是非常友善賞鳥人士的空間。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就設置在每年黑面琵鷺會飛來台灣度冬的曾文溪出海口附近,以不打擾自然生態的建築方式,佇立在水面上。黑面琵鷺因為外型特別,綽號也很多,當然牠最大的特色就是那寬寬扁扁的鳥嘴,因為像琵琶被取名琵鷺,也有人覺得像飯匙,所以又叫牠「飯匙鳥」,也因為牠姿態優雅,又被稱作「黑面舞者」。黑面琵鷺的習性是晚間出來覓食,下午4、5點最容易見到牠們的身影。其實七股濕地也是其他鳥類的樂園,會出現在這裡的候鳥就有200多種,更不用說還有留鳥,也因此成為了賞鳥人士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