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等相關技術以持續優化網站服務,並有助於為您提供更佳的體驗,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使用政策。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緊鄰開山院的楞嚴閣,是凌雲禪寺為提供信徒禪修的地方,「楞嚴」兩字乃出自於佛教經典中的《楞嚴經》(《金剛經》),楞嚴閣是提供小沙彌安心靜修、潛習佛法之境,同時作為招待賓客與信眾的場所。
第二代住持本圓法師於西元1926年興建,建材採觀音山石砌成二層石屋,建築的形式融合了中西合併的多種不同風格,騎樓廊道呈現出的是北台灣的地方色彩,石柱的柱頭則是帶著典雅巴洛克造型的風味,屋頂的三角頂立面,呈現出的是強烈的印度佛教風格,加上院內老樹林立,彰顯出建築的厚實與典雅。
開山院與楞巖閣相距不遠,且又都是弘法、清修之地,因而有「子母院」之稱,目前,屬寺方私有產權,並未對外開放。 緊鄰開山院的楞嚴閣,是凌雲禪寺為提供信徒禪修的地方,「楞嚴」兩字乃出自於佛教經典中的《楞嚴經》(《金剛經》),楞嚴閣是提供小沙彌安心靜修、潛習佛法之境,同時作為招待賓客與信眾的場所。
開山院與楞巖閣相距不遠,且又都是弘法、清修之地,因而有「子母院」之稱,目前,屬寺方私有產權,並未對外開放。楞嚴閣與開山院這兩座相距不遠的寺院,都是弘法、清修之地,有「子母院」之稱,均以觀音山石打造,其中楞嚴閣建築融合了印度式、巴洛克式及閩南式風格;開山院則是仿印度天竺式建築,兩者都是台灣少見的寺廟形式,值得一看。
私人所屬,暫不開放。
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