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menu 全站搜尋 您可能有興趣的

長濱鄉

臺東縣

位於台東縣東北端,北臨花蓮縣豐濱鄉,東濱太平洋,西鄰花蓮縣玉里鎮、富里鄉,南接成功鎮。背山面海,以丘陵地形為主,海岸線極長,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亦有布農族、噶瑪蘭族、漢人及平埔族,產業以農業及漁業為主。

認識長濱

自然環境

在地形上為一南北狹長的沖積扇。長濱沖積扇面積廣大,大致北起城子橋南至粗石橋,由城埔溪、長濱溪共同沖積而成。扇頂位於忠勇村,高約190公尺,自西北向東南呈成緩坡逐漸向扇端降低,長達3.6公里,扇端達海岸公路臺11線,略向外突出成三角弧。

扇端最突出的北緣及南緣均為海蝕後退而形成的海崖,高度約30~45公尺,北緣長光附近的海崖基盤由火山集塊岩和凝灰質砂、泥土所組成,高度10公尺處有珊瑚礁堆積,最上部則有厚達2~3公尺的細粒海礫堆積。南緣的海崖剖面亦有相同的海礫堆積層。

現今的長濱沖積扇為次循環的產物,即舊期沖積扇形成後,發生大海進將大部分扇面蝕去,餘下扇頂的殘面及扇端的殘丘,並在左側扇央的產業道路與長濱大圳交會處的集塊岩殘丘上留有高95.8和92公尺的兩段海蝕凹壁,為大海進的證據。海進結束後,再堆積成現今緊鄰於第一階海階的新扇面。

如此大面積的平坦緩坡正好提供了農業發展良好的環境,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當地居民多將土地開墾為農田。而海岸區則因自然營力,形成了不同的地形特色,如海蝕洞、海呻、海灣,居民除了利用海灣、海岬來進行水產活動,八仙洞地區的海蝕洞群,更是成為居民從事觀光產業的要地。

族群文化

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亦有布農族、噶瑪蘭族、漢人及平埔埔族,其中原住民約占6成人口,是個多元族群文化融合的地方。

阿美族豐年祭

每年7~9月份各部落豐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傳統歲時祭儀,藉祭典儀式感謝上蒼與祖靈庇佑外,也在傳統歌舞過程中,凝聚族人情感,讓部落文化得以傳承發揚。

布農族射耳祭

長濱鄉內少數布農族人約每年4月舉辦射耳祭典(山祭),希望藉由活動將布農族山林狩獵傳統延續傳承於下一代,並維護及保存重要文化內涵。

景點介紹

金剛山及金剛大道

金剛山及金剛大道

金剛大道視野壯闊,清晨看日出升起,吹著山嵐海風坐在涼亭中聽著蟲鳴蛙叫,自在無擾徜徉於滿天星斗下,躺在筆直的道路上,四周既無光害又沒有遮蔽物,視野遼闊,夜晚真的是絕佳的觀星地點。金剛大道位於本鄉金剛大道即為東13鄉道,沿路設置自行車道,名稱為忠勇自行車道,遊客可以邊騎腳踏車,沿路欣賞美景,吹著徐徐的海風與山風,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位於金剛大道旁的涼亭,在這裡可以望向遼闊的太平洋,在涼亭泡茶、聊天、發呆看風景,享受一下午大自然的美好。金剛大道之稱,原因是它就位於金剛山山腳下的關係,倚著氣勢磅礡的金剛山,前方無邊際且遼闊無比的太平洋,道路兩旁沒有電線杆,兩側層次分明且綠油油的梯田,山與海圍繞、道路筆直且依山傍海的絕妙風景,所謂傳說中的「海天一線」,在金剛大道上展露的一覽無遺。

烏石鼻

烏石鼻

擁有遼闊山海視野景觀的「烏石鼻」位於長濱鄉南端,鄰近石雨傘風景區。特殊的火山熔岩地景讓此區充滿豐富多變的地貌與濱海生態,潮池、海蝕溝與奇特的熔岩地貌,讓人忍不住充滿對過去地殼變動的奇幻想像。為在地小型漁港,目前僅供膠筏小船出入,每年有不少磯釣及潛水遊客前來,也曾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榮獲漁業署「十大魅力漁港」之一。

樟原船型教堂

樟原船型教堂

「樟原」是長濱鄉最北端的聚落,當地以阿美族人為主要居住族群,不過位於樟原村北邊的大峰峰部落則是臺東縣境內噶瑪蘭族人口最多的部落,因此每年七月同時有噶瑪蘭族的「海祭」與阿美族人的「豐年祭」在村落裡分別舉行。而日治時期,樟原也曾經是採樟製腦的重地,目前村內仍可看見成蔭的老樟樹。目前樟原村內最富盛名的地標便是「樟原船型教堂」。「樟原基督長老教會」是樟原部落信仰中心之一,原本的教堂在民國69年(西元1980年代)因颱風受損後,由在地居民學習「諾亞方舟」的精神,透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集體奉獻,共同打造一座外觀潔白的船型教堂,完成後如同一艘實際停泊在村內的船隻;搭配外圍牆面鮮明的部落生活文化圖像與教堂屋頂莊嚴的十字架,如今成為樟原村最具特色的地標,也經常吸引遊客前來參訪拍照。

長濱鄉運動公園

長濱鄉運動公園

位於長濱市區郵局後方的山坡上,公園佔地十分寬廣,有蓊鬱的大樹、寬廣的草皮、簡易的運動設施與多條健走步道。沿著公園內的數條步道行走,可選擇先抵達可愛的蘑菇造型涼亭與溜滑梯遊憩設施區,接著往山坡上沿路健行,經過中央研究院在此地設置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觀測站後,視野便開始一路開展。

新希望廣場

新希望廣場

辦理本鄉各項傳統競技(射箭暨槌球聯誼競賽)等場域。本鄉為發揚傳統射箭技藝及提倡槌球活動,每年於長光社區新希望廣場辦理是項活動,每年計有槌球18隊及來自豐濱、長濱、成功、東河等傳統射箭好手20隊報名參加,藉此讓參與的選手有相互學習切磋之機會,對傳統文化技藝傳承延續有其正面的意義。

水岸生態池

水岸生態池

擁有完整的生態系,成了學生觀察生物的最佳場所。長濱國小將校園內一座日治時代存在至今的濕地復育成生態池,才一年半時間造就了完整生態系,鳥蟲蛙蛇變成常客,最近又來了從未在當地現身的水雉,讓師生驚艷。這座濕地早在日治時代就由日籍區長大量種植本土種的台灣萍蓬草,但後來滿覆外來種的水生植物布袋蓮,本土水草幾乎滅絕,加上福壽螺入侵,本土水生生態系大亂。年度計畫施作位於長濱國小校園,利用既有生態園區空間,透過環境改善及周邊環境整理,作為校園經營社區教室綠色校園之場域,同時配合鄰近長濱國小之地理區位優勢,作為社區民眾休憩活動之空間營造。

石棺遺址

石棺遺址

長濱鄉是一處古老的土地,除了八仙洞外,在忠勇社區、長光社區也都曾先後出土不少史前文物。不過早年因文化資產保存觀念不足,許多珍貴的史前遺址或文物隱沒在常民社區家中,或是被贈送、成為居民家俱的一部份。而在長光社區內社區居民住宅區,遺留一處岩棺,或稱為「石棺」遺址。最初因為地主農耕需求,在整地時於屋後沙丘中發現。「長光岩棺」本身並不是一座可移動、獨立雕鑿出來的文物,而是直接雕鑿於巨型岩石地表上,呈現長方型凹槽、附帶穿孔的型態。雖然岩棺過去究竟是否作為葬器的說法有待後續出土研究與考證,但這都是長濱在地十分古老且珍貴的文化資產。目前岩棺旁規劃有木棧步道,參觀民眾可沿著木棧步道環視巨石上的岩棺,遙想史前人生活的各種樣貌。

保安宮

保安宮

居民的信仰及心靈寄託。保安宮位於長濱鄉忠勇部落的北側,背山面海,在長濱沖積扇平原的扇頂,景色非常秀麗。忠勇早年稱加走灣頭,二戰後更名為忠勇村,村內居民以從屏東赤山萬金的西拉雅馬卡道族為主,120多年前,入墾時頭人潘石隆從屏東嚮潭迎回一尊玄天上帝,安置在公廨供人祀拜。早期平埔族人尚保有傳統的祭壺儀式,而且族人聚集的部落都會有乙座「公廨」,內奉祀阿立祖(太祖)神位,以壺祀之。一般漢人則稱為「矸仔佛」;保安宮的前身即是早年的「公廨」,是莊內族人信仰的中心。日據晚期,日人極力推行皇民政策,以政治的手段干涉居民信仰,將原有的「矸仔佛」等以火全數焚燬。居民屋內也一同禁止設置祭拜,當時憨厚樸實的西拉雅族人,只好將矸仔佛」請至隱密性高的大茄苳樹頭奉祀,以避日人的蒐查。「公廨」早期為茅草竹屋,非常簡陋。西元1914年改建為保安宮,以玄天上帝為供奉的主神。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再以磚瓦重建為目前的風貌,新廟以閩南燕尾建築為主,龍柱、神龕皆為漢式,已難看出平埔族人傳統「公廨」的風貌;而且早期每年阿立祖誕辰日,族人跳戲的儀式已不復見,僅於每年農曆3月3日玄天上帝聖誕,莊內居民才曾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受訪者:潘船添,採訪者:林勝賢)

石龜許願池

石龜許願池

本鄉中城聚落北側,可見一石龜許願池,今立有一石龜緣由解說牌,內文載明石龜之由來,其內容為:石龜原只是一塊埋在田裡的扁平石頭,這塊石頭原埋在潘金玲先生的田裡,因爛泥很深無法用牛隻耕作,而以人工開挖,每次開挖時,在同樣地點都會碰到大塊石頭,詳細察看一下,結果是一塊狀如龜腹的殼,因此居民稱之為石龜。發現石頭後,地主願搬往路口榕樹下當桌子,供大家休息。經大家同心協力,以竹棍當滾輪將石頭搬到榕樹下,在榕樹下停放很長一段時間後,發現居民不平安,常常發生意外事故,據說是石龜托夢給地主,表示它不願待在榕樹下,要回到原來的地方。居民認為,石龜有靈,於是在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夏天將石龜遷回原位,並搭蓋簡單的鐵皮屋供大家祭拜。據考古學家表示這塊石頭有考古價值,並經常帶領學者前來參觀研究。

吳若石神父

長濱天主堂

長濱天主堂&吳神父腳底按摩-一甲子的服務與奉獻。「長濱天主堂」屬於天主教白冷會,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創立,當時許多來自瑞士籍的神父、修士和修女,被派遣來到臺東後,奉獻一甲子的光陰,為臺東在地居民帶來精神信仰、醫療與文化上的支持與扶助。吳若石神父祖籍瑞士,30歲的時候來到臺灣,落腳台東縣長濱鄉,最初因水土不服,引發嚴重的關節炎,後來在教會的薛修士引薦一本德文的腳底按摩書,經過自行練習後,舒緩了疼痛,自此也展開以研究腳底按摩助人的心願,也成為至今牧靈的重要媒介。吳神父的腳底按摩,結合中醫「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的概念,透過腳底按摩,便能知道身體的病根所在。這項技術持續被傳揚開來後,神父更透過培訓考試機制,培訓長濱在地人及新移民獲得一技之長,協助改善在地人的生活困境,讓專業按摩成為「既可自助、亦可助人」的重要技術。目前除了固定每日9:00-12:00在長濱天主堂有足部反射健康法服務以外,在台11線5.1k處的農會長濱驛站旁亦有吳神父生活館提供預約服務。

八仙洞

八仙洞

臺灣最古老的人類遺址。「八仙洞」位於長濱鄉海岸山脈東側岩壁上,是長濱鄉最負盛名的景點,同時也是臺灣探究史前文化最珍貴的國定考古遺址及「風景特定區」。然而,八仙洞其實並不是指單一的洞穴,而是位於此處山丘上一群洞穴的總稱。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在海拔10公尺到200公尺之間的岩壁上,總共發現了大小30個洞,還有一些岩蔭。這些因海蝕作用與地殼抬升形成的天然洞穴,經過考古發掘後,發現八仙洞屬「長濱文化」,保留了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生活遺跡,是臺灣少見的洞穴遺址外,也是目前已知最早有人類活動的考古遺址,在臺灣考古學上具有重要意義。來到八仙洞,可沿著已規劃完成之木棧步道探訪神秘的洞穴地景,越往高處走,除了沿途感受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外,在「乾元洞」及「海雷洞」一代,還能飽覽長濱地區美麗的太平洋美景與海階地貌,是一處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教室。

石門長濱自行車道

石門長濱自行車道

臺灣東海岸數百年來經由菲律賓海洋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影響之下,形成造山運動,進而造出絕佳的地質景觀。連接太平洋,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經常可見鯨豚跳躍海面的景象,不禁令人驚嘆起大自然生態的奧妙。長濱自行車道沿途經過石梯坪、長虹橋、北迴歸線標及八仙洞等東海岸知名景點,除供駐足停留外,更可安排半日或一日的遊程。長濱海岸其平整的海岸線、防風林景觀更成為電影場景,《最遙遠的距離》、《練習曲》等電影就曾在此取景入鏡。此外,還有東管處在沿線精心設置的觀景涼亭,由於涼亭均設於開闊、展望極佳的處所,因此,不但可供遊客駐足休息,更可將東海岸山水美景盡收眼底。最特別的是,沿著自行車道行駛,沿途可欣賞到林投、黃橦、草海桐等東海岸常見的海岸林植群、珊瑚礁岩及大型潮池等,此外還可觀看到稀奇珍貴的鳥類,像是燕鷗、烏頭翁、水鳥類及磯鷸等,置身於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是極佳的休閒與視覺饗宴。

忠勇社區自行車道

忠勇社區自行車道

位於長濱西側海岸山脈山麓的忠勇社區、長光社區擁有豐富且悠久的歷史遺跡,長濱鄉公所因應規劃出一條環狀單車路線,從長濱市區左轉入東13產業道路,會先到達大榕樹景點,可在此稍做休息後繼續往上騎,到了山腳下的忠勇社區,可見到石器時代的忠勇遺址,這裡地勢較高可遠眺太平洋海景。繼續騎出社區後,道路變得豁然開朗,沿途沒有任何建築物與電線杆,遠處的海岸山脈與四周草原形成一幅悠閒天然美景。到了終點長光社區,可在村子裡的長光石棺遺址見證東海岸開發歷史,是不容錯過的景點。

長濱梯田風光

長濱梯田風光

每年稻作為第一期盛產,第二期休耕,由於東海岸坡度平緩的土地面積有限,所以稻米耕作的土地利用多乃梯田形式為主,一來可以增加土地面積的耕作,二來海岸山脈水資源有限,梯田可以利用高低差讓灌溉水源,能達到最有效的利用,而長光梯田在東海岸的規模之大,算數一數二的,本鄉梯田景點位於真柄、城子埔、長光及忠勇社區,南北兩側則是梯田綿綿,稻田和白鷺鷥相互陪襯,田園風光自然可親。位在台11線85公里處的東13鄉道上的金剛大道,筆直道路依山傍海的絕美景點,沿著馬路兩旁是翠綠的梯田,路的盡頭則銜接著蔚藍的海與天空。

樟原冷泉

樟原冷泉

冷泉其實就位在海邊,即使盛夏時節泡進去也會冷的嘰嘰叫。這個冷泉其實只是一個終年水源不斷的地面水井冒出來的地下水。冷泉很早以前就有了,可以上溯至日治時期或甚至更早,在那個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不要說公共區域,就連家家戶戶自己都會開鑿一口井以抽取地下水供日用。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本所重新打造,不只有涼亭,上面還有一個觀景平台,可以從旁邊的樓梯上去近觀太平洋的壯闊,也在周圍整理了一塊綠地,旁邊有架設鐵馬停車架,讓日益風行的鐵馬背包客可以在這裡停車稍作休息,洗把臉,喝口水,上去看看太平洋,台11線的路口增設一個指標,從路口下去冷泉的斜坡做了一個很寬闊的階梯,讓人比較容易找到,不然沒有人帶還真是不知道這裡有這麼一個方便鐵馬客的好地方。

安通越嶺古道

安通越嶺古道

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完成步道與聯絡道路-安通越嶺古道為橫跨花蓮台東二縣的第一線古道,由花東海岸横越海岸山脈,進入花東縱谷,東起台東縣長濱鄉南竹湖,西迄花蓮縣玉里鎮安通溫泉區,沿途山水秀麗,風光明媚。安通越嶺道起至花蓮縣玉里鎮安通溫泉區,終至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村,是第一條橫跨花東海岸山脈的步道,沿途不僅生態景觀豐富,更有其深厚的歷史意涵,踏上步道讓健行者緬懷過去的景緻,尋找前人的軌跡。安通越嶺道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清朝時期因「開山撫番」的政策,提督吳光亮因此開闢越嶺道,而這條古道也成為清朝時期至日據時期,阿美族與平埔族結婚的姻親道路,也是傳教士進入後山宣揚基督教教義的傳教道路,以及居民走私魚貨、菸草,躲避日警查緝的運輸道路。

活動介紹

馬拉松選手之夜來長濱吃辦桌

馬拉松選手之夜來長濱吃辦桌

配合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辦理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長濱雙浪金剛馬拉松-選手之夜,來長濱吃辦桌』活動。參與本次路跑選手、饗宴美食民眾及機關貴賓共600人次,結合在地業者提供最具有特色美食,以傳統辦桌方式呈現,推廣長濱農特產品、行銷本鄉在地美食餐廳。

長濱雙浪金剛馬拉松活動

長濱雙浪金剛馬拉松活動

結合在地觀光資源,推展文化產業新風貌,活動項目分為全馬組42.195km、半馬組21km及樂活組7.5km,200名跑者用精彩與熱情的心,號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竭誠歡迎跑友一起來共襄盛舉。各村民也展現熱情,組隊設立加油團,為來自各地的選手們加油打氣,透過長濱金剛雙浪馬拉松賽,推廣人文風情,激發團隊創意競賽及團隊合作精神及展現長濱鄉熱情。

長濱鄉Kakacawan海祭文化暨端午節觀光活動

長濱鄉Kakacawan海祭文化暨端午節觀光活動

為提升長濱鄉Kakacawan海祭文化觀光活動的知名度,推廣東海岸觀光旅遊、行銷東臺灣美麗海灣之旅,導入參訪人潮促進地方觀光及行銷在地部落傳統特色,強化地方觀光平臺角色,整合行銷農特產品及帶動在地產業發展及體驗了解在地原住民文化祭儀及與推廣部落深度旅遊景點體驗活動,每年於長濱漁港舉辦長濱鄉kakacawan海祭文化暨端午節觀光活動。當日會舉行海祭祈福儀式,透過祈福儀式讓族人緬懷祖靈,共同守護文化美麗之地。亦有傳統競技活動,藉由各項競技賽事活動,展現體態之美,體驗祖先過去生活樂趣,也讓文化意義深植人心。現場也設置原住民手工藝品展售區、農漁特產品特色展售區,遊客亦可搭乘賞鯨船出海欣賞海面上跳躍的鯨豚及竄飛的飛魚,體驗加走灣沿岸碧海藍天之美景。

長濱米暨農特產品行銷活動

長濱米暨農特產品行銷活動

本活動展出的產品包括長濱鄉享負盛名的紅藜、手工海鹽、手工黑糖以及純海水養殖的白蝦等農特產品,都是長濱在地小農們精心栽種出的在地好風味。「長濱米產地證明標章」,代表長濱米農業生產為消費者負責,提升食品安全從產地開始控管開始,活動開幕當日就吸引了大批民眾前往採購,現場氣氛熱鬧非凡,並有亞洲百大名廚展示長濱米及農特產品的創意料理,同時另外也準備米食料理要分享給民眾,讓民眾親自品嚐長濱米與優質農特產品的好滋味,也特別提醒活動上也規劃了部落工藝DIY體驗及原住民團體等精彩表演,民眾呷好米、玩工藝,還可以抽好禮,活動內容相當豐富,熱鬧非凡。

長濱米介紹

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長濱鄉公所推出「長濱米產地證明標章」,將生產的稻米,經過「殘留農藥」和「稻米品質」的檢驗,透過安全農法、符合農藥殘留標準、嚴謹的田間管理、米粒品質達國家CNS二級以上標準,經申請並通過審查,核發「長濱米」產區認證標章販售。

長濱米特色

產地與水質完全沒受工業相關廢棄物的污染。當地日照充足,而且終年海風吹拂,使得相關害蟲不易生長。主要是生長環境的氣候、無汙染的土壤及富含礦物質的水源。吹的是經由太平洋來的海風,不易產生水稻成長之病蟲害。目前耕種大都是以一年一期為主,所以將近半年的稻田都是處於休耕養地的階段,減少外加肥料的使用。

品種特徵:長濱鄉每年種植稻米農戶約542戶,稻米第一期、第二期稻米面積約450公頃,一公頃產量6,000公斤稻米。本鄉種植稻米品種為高雄139號米及台東30號為種植大宗,高雄139號米該品種為高雄農改場改良推行,由於該品種多種植於花、東地區,米質與食味質良好,便將該品種列為良質米推薦品種,目前該品種多集中於東部地區,吃起來口感Q彈、米粒顆顆飽滿、並散發出淡淡的香氣,食味值與日本稻米不相上下。

  • 長濱米LOGO
  • 長濱米相關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智慧小幫手
您附近的玩樂資訊

最後更新時間:

鄰近交通資訊
  • 停車場

景點
更多景點
活動
更多活動
住宿
更多住宿
旅遊諮詢服務
您可能有興趣的